還記得,那個纏著爸媽,想聽睡前故事的時光。
隨著年歲漸長,每個人都有自己悲喜故事,有的我們會分享給別人,有的就留在自己的心裡。
在心理學討論溝通,幾個很好用的方法:舉例、比喻(明喻)、隱喻故事。
舉例,就是直接舉出實際例子。
「我的同學小明......」
「我的鄰居小寶......」
「我的同事Andy......」
比喻,通常比較短,而且一聽就知道
專注力,就像人的肌肉力量一樣,是有限度的。
隱喻,看看下面這一段......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情竇初開的王子,在某次宴會中,遇到鄰國公主,他欣賞她的文靜帶著俏皮的氣質、真誠笑容、細心體貼的舉止,最重要的是兩人之間有種渾然天成的默契。
宴會結束,兩人各自回國,就沒了私人聯繫。
他,真的很想她,想對公主表達愛慕之意。
但是國王的家規很嚴,每天都有穿著重甲的守衛在宮殿外面巡邏著,不讓陌生人接觸到公主。
王子每次派出的使者,都被國王的守衛擋了回來「國王說:公主年齡太小啦,現在不適合」
聰明的王子,請託一隻優雅的百靈鳥,把想要傾訴的祕密情話,繞過門禁森嚴的守衛,傳遞給王國宮殿深處的公主。
公主看了王子的情話,心有同感甜絲絲地笑了,她接受到了王子的心意......
我們最常聽到的隱喻故事,第一句話通常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每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要搬張板凳,準備好雞排跟珍奶,因為有人要說故事了。這是種很標準化的格式,現在大家說故事,也不見得需要這句話開場了。
上面這則隱喻故事裡,聰明的你一定知道這樣的對應:
王子~發話者,想傳達訊息的某個人
國王、守衛~理智意識
百靈鳥~隱喻故事
公主~潛意識
除了我們會對別人說故事,或者別人會對我們講故事,還有一種幾乎每天都會經歷的,叫做「自己對自己說的隱喻故事」,而這種情境,就是「作夢」。
有的人會說「我不常作夢啊」,那只是忘了沒記得而已。
如果,一輩子,只能學一種心理學的技能,我會毫不猶豫「說故事」這能力。甚至,我認為,學校應該把「說故事」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要懂得推銷自己、或著宣揚自己的理念。
說故事的技能,包含了兩種層面:故事內容、故事表達。
故事內容,最簡單的就是三幕劇,下次有機會會談到。
想把故事表達的栩栩如生,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活靈活現、身歷其境。之後有空再細談。
夜深了,找個時間對自己說個自在輕鬆、充滿希望的睡前故事吧,在我們心裡的潛意識公主會很自然地接受到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