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有部拖延症的影片,
覺得滿有參考價值。
整理些他的內容,
加入些自己的隨想。
人最不缺的就是想法,
最缺乏的是行動力。
拖延是人們感性腦
帶來的影響:
要嘛,及時行樂,
或者,想做的事吸引力不夠。
自己一直都覺得
拖延不是性格,
而只是行為議題而已。
可從
目標、心理、生理、日常
四個層面解決。
最可怕的拖延
叫沒有截止日期,
沒人追殺、可做可不做
我把它稱之為
「溫水煮青蛙」。
南韓心理學家李敏圭
【執行才是答案】三階段:
一、下定決心、制訂計畫
1. 不要想像結果,
而要想像過程
認同一半,自己覺得
結果也要想,
以此來激勵自己;
過程要規劃,
但不執著一定得這著走,
越來越發現達標之路,
隨順更重要。
而現況與目標的Gap
請善用,自己在過程有進展
加上「越來越~」的
自我勉勵。
2. 以終為始
由結果
反推自己的目標
該怎麼逐步落實
「我這週可做什麼?」
「我明天要做什麼?」
3. 制定彈性計畫
4. 宣告自己的計畫
讓內心心理驅動力
更能表現出來。
這也是自己在FB社群
【積極力,甩開拖延症】
每天宣告自己目標與進度的
重要原因之一。
「別因為他人眼光,
就影響了自己的行為,
想不想做,
只有自己最知道」
二、開始實施
1. 制訂最後開始時間
截止日期還沒做,
代表它對我們不重要,
那就別做了。
這並非賭氣諷刺,
不重要的事情,
就學著自然放下吧。
設定合理的Deadline,
讓自己有動力去做
是經驗,也是智慧。
2. 不要熱身
老高的意思是
「別有代償行為」
(X)念英文前,
先滑手機補償自己
而自己對熱身定義是:
念英文前,
把之前學的先溫習一遍,
以便今天繼續往前走。
依照這個定義,
熱身就有必要了。
3. 向周遭人報告成果
watcher監督者,
越多越好。
真的,
依據這些日子經驗
每天都公開進度
想偷懶都很難。
看著我們進度的每個人,
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
伸手提供一臂之力的貴人。
三、堅持下去
1. 自信
「告訴自己,我是個
言出必行、堅持到底的人」
2. 提醒自己目標
把目標放心上,
請在Line社群裡
關鍵字搜尋「目標意識」
希望內容對你有幫助。
3. 懂得拒絕
拒絕影響目標進行,
而且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也就是
對自己重要度很低的那些事
不做爛好人。
三個補充
1. 效果比效率更重要
背300個冷門無用單字,
不如弄懂30個常用單字。
2. 告訴別人
目標、進度、成果
3. 絕境
也就是對環境的安排,
讓自己能專心做這事。
依據自己經驗,
最好的方法:
1. 誘惑擺一邊,
如:3C、美食
2. 有提醒物,
知道自己為何而戰
(我愛「願望 / 夢想板」)
3. 有群體氛圍
像是:
圖書館、辦公室、同好會…
只要肯開始,永遠不嫌遲~
多聊些自己對於
老高「拖延症」影片
的看法。
他提到的內容,
都足夠實際,
大家可選擇自己
投緣有感的那些方法入手。
一個很有意思的是
引用韓國李敏圭
【執行才是答案】
提到的
「不要想像結果,
而要想像過程」
他描述且擔心的
是想像目標達成之後,
就「內心滿足」了,
以致失去了動力。
自己的看法
如果真的很渴望一目標,
我們會以
「真正擁有達到」為滿足,
而不僅止於「精神勝利法」。
包含NLP在內的
許多心理技巧操作,
都跟我們說,
要想『美好結果』,
而且越身歷其境越好。
為的是
增加目標真實度,
以及蒐集情緒,
做為我們真的把目標
當一回事,
並蓄積往前進的拉力。
這邏輯是這樣的:
Be,
認為自己成為 / 做到了OO。
Do,
展現相對應的言行、想法。
Have,
最後就會真正擁有它。
他提到「多想過程」,
我自己會更傾向於
「想像每一個小目標
達成時的樣子」
三個月背3000單字是
終極大目標。
我們可以大拆小,想像
這週、下週、這個月……
達標時的狀態,
創造與現況的結合感。
許多人可能都有這種經驗
目標有時會以
意料之外路徑方式達成了。
堅定對目標渴望,
過程交給當下情境,
以及潛意識吧。
現況與目標之間的
差距空虛感,
怎麼在心理上彌補?
執行上,我的看法是:
1. 大拆小
三個月3000單字,
這週就是250字。
一天34字,
感覺容易得多。
2. 彈性做
有行動就有充實感,
至少每天做五分鐘,
(五分鐘後看狀況)
五倒數到一就開始。
搭配【彈性習慣】的
做法要有彈性,一天:
狀態好50字或更多;
普通34字;
很忙10字。
3. 越來越
(X)
我會很多單字
(那只是目標,
現況明明不是啊)
(O)
「我是個字彙
『越來越多』的人」
(每天多少有努力,
的確會的越來越多了)
讓你更有力的A+NLP,想知道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