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意志力的時候,
如果聊得比較深入些,
有個名詞會被提起,
叫做「道德許可證」。
聽起來似乎挺抽象的,
但是舉個例子,
就很容易明白了。
「人們會因為參與義賣,
已經做了好事,
可以來點罪惡感,
買入並吃掉更多糖果」
也可理解為
「心安理得,造成失控」
以上情形的補償標的,
是糖果。
也可以延伸為,不同東西。
企業老闆可能因為
剛去做完義工,
覺得對世界人類有所貢獻,
而減少工廠改善污染的
各種所需投入。
「我表現這麼好,
值得偷懶放鬆一下」
另一個有意思的,
大家一定聽過,
甚至本身就做過。
我「考慮」(還沒做)
捐款給公益團體耶~
「太棒了,
我真是個好人,
買個東西獎勵自己一下」
更特別的,
將意志力失控當作炫耀:
「才沒亂花錢,
這次只買一個包包,
衣服、鞋子、帽子
可都沒買,很省了呢」
「啊,
為了獎勵自己這麼省,
待會兒來吃大餐吧」
為了維持充足的意志力,
有智慧的處理方式:
把焦點從
「我做的好棒(行為),
所以該得到獎勵」
移轉為
「我當初為什麼(原因)
想要這麼做」
意志力就像
潛水時的氧氣,
本身就很有限。
所以要透過各種方式,
節約它的損耗,
創造前進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