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A:
「這應該去做」
情境B:
「已完成70%進度囉」
情境C:
「這是為了健康」
以上三種情況,
大家覺得哪種最容易
堅持下去?
無論
運動、睡眠、控制飲食、
作息規律、……
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
希望自己認真進行的行為。
<<情境A>>
「應該」這兩字很有意思,
表面看起來滿滿的企圖心。
到底是,誰的「應該」?
是外在其它人的,
還是自己覺得該做的。
若是外人的應該,代表著:
“ 他們覺得很重要,
自己只是滿足大家期待。 “
若無充足的推力或拉力。
行動力很快就消失了。
如果是自己的應該,
隱含的意思是:
“ 自己的確認為很重要,
而內在渴望其實還好 “
去問問任何人,
「健康」重不重要,
得到的答案多半90%以上
都是「很重要」。
再看看實際日常行為
又是什麼。
該破功的,
仍然隨時按照預期,
自然地又破功了。
但凡提到「應該」,
從心理層面來看,
就代表這個目標
先天就不是很牢靠。
聊完情境A「應該」,
接著來談談
情境B回報進度
「已完成『多少進度』囉」
照道理來說,
我們回報了進度,
應該會進而鼓舞自己
再接再厲、繼續往前進。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
反而因此變成了放縱藉口。
怎麼說呢?
在一場實驗中
節食者被告知
已經朝目標體重
邁進了多少。
這時,讓他們選獎勵
巧克力、蘋果二選一,
有85%的人選了巧克力。
在心理上,
會有著往前一步,
同時允許往後退兩步的
小惡魔也被放了出來。
眼前,
完成了一部分的工作報告,
因此更心安理得滑起手機。
在生活中,一定很常見吧。
有趣的對照
情境C
「節食是為了健康」
做這行為,
是為了後面的某個目標。
VS.
情境B
「節食瘦了2公斤囉」
單純聚焦於行為本身。
兩者在心境的不同:
情境C是
「為了背後的原因,
所以我想做」
情境B則是
「很好,有進步了,
有交待了喔,
我可以去做『真正想做』
的事情了」
所以,
在有限的意志力中
想讓目標更容易堅持下去,
就是常在心中問自己:
「為何想要做啊?」
要理解為「找到使命」,
其實也是挺OK的。
關於意志力相關話題,
還有更有趣的,下次繼續。
讓你更有力的A+NLP,想知道更多......
【NLP私塾坊】Line社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