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是,
人類不易改變的天性之一。
之前聊過人們難以抗拒的
鳥籠效應。
今天談另一個
在心理學、經濟學
都赫赫有名的「沉沒成本」。
它的意思是
「人們已對某個人事物
投入了時間、金錢或心力
也就是投入大量資源。
為了期待之前投入有回報,
而且規避停損的挫敗,
他們更傾向於繼續下去」
加碼被套牢的投資、
繼續交往不OK的人、……
大家可能都聽過很多了吧。
其中,
關鍵的因素,
在於人們不喜歡損失,
捨不得之前的付出成泡影。
贏得1000元
VS.
損失1000元
雖然金額相同,
但在內心的感受
則是完全不同的。
據說,
得到時,心中感受的是 +1,
損失的痛就是 -5。
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
堅持不懈有毅力
VS.
落入沈沒成本陷阱
從行為來看,
都是不放手,有什麼不同?
自己覺得有兩個方向~
一、看成果
累積到目前的成果,
有讓我們變得更好嗎?
預測未來成果,
是更貼近心中想望,
還是越補洞越大。
如果未來會更痛,
而心中只剩捨不得,
那就即時止損。
二、價值觀
持續做下去,符合自己的
熱情與價值觀嗎?
或只是單純
被綁上了失速列車呢?
如果符合自我價值,
心裡會有個聲音「值得」。
只要認為值得,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
就以開放的胸懷接受它。
有智慧的大家,
您有什麼想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