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話,大家感受一下:
A:
「我『不能』吃雞排,
因為要控制飲食」
B:
「我『不要』吃雞排,
因為要控制飲食」
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連雞排都不吃,
那人生就少了很多享受。
是的,如果真的只能這樣。
A、 B兩句
帶給人們什麼不同感覺?
A的『不能』,意味著
被迫、不得已、無可奈何。
B的『不要』,代表著
主動選擇、自我控制,
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
所以,A與B之間
最大的不同在於主導性。
心理學家研究過
就算在老人安養院
能自我安排
當天活動行程的老人家。
比起被動接受行程的人,
在後續精神力、活動力,
生命力、存活率,
都要高出非常多。
另一個與吃相關的
心理學研究。
<<第一階段>>
讓大家拒絕垃圾食物,
只是分為兩組
用不同了的說法。
A:「我『不能』吃~」
B:「我『不要』吃~」
<<第二階段>>
名義上,
為了謝謝大家參與。
提供兩種零食,
二選一,做為謝禮。
一是健康的雜糧棒
另一則是高熱量巧克力棒。
在第一階段可憐兮兮說著
『不能吃』
沒有主導性的A組。
意志力兵敗如山倒,
選高熱量巧克力棒的人數,
比起很有自主性
『不要吃』的B組
足足高了一倍。
「我不能賴床」
VS.
「我打算要準時起床」
「我不能吃太多」
VS.
「我計畫要飲食控制」
用詞不同、敘說方式不同,
主動性自然就不一樣,
改變的動機也有所差異。
對目標的
一字、一句之差
在內心的
星星之火動機種子,
燎原程度也會不一樣。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每天,來一篇實用心理學~【NLP私塾坊】Line社群
NLP生活家:四小技巧,讓你勸人不再吃力不討好
NLP生活家:贏面翻倍?心理學家教你猜拳作弊法!
NLP生活家:美劇宅男行不行(TBBT),教了我這兩件事
NLP生活家:這樣深呼吸更有效,你不知道的深呼吸進階版
NLP生活家:兩難決策這麼做,丟給潛意識CPU
NLP生活家:心理健康ABC
NLP生活家:值得玩味的說服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