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
大家是否想過它?
「跟人第一次聊天
想打好關係、建立親和感,
大家覺得怎麼做,
效果會更好?」
A:找出彼此的共同點,
並且不斷強調它。
B:找出彼此的相異點,
然後好奇發問。
這兩者在心理學都挺有
道理的耶。
您比較偏好哪種做法呢?
<<共同點>>
我們常常這麼說
「人們總是喜歡
與自己相似的人」
認為我們是同類型的,
既然是同類,什麼都好談。
在NLP中也提到
要建立起親和感,
就是不斷鏡像模仿對方,
無論是外在肢體,
或是內在心情。
他的潛意識會感受到
那份相同,並在心中
更願意接受我們。
<<相異點>>
這就是找到相異點後,
展現我們的好奇心。
「這個很有趣耶,
我還想知道更多,
你可以多說一點嗎?」
人們都是喜歡被重視、
被需要的。
多半情況下,
他會滔滔不絕講下去,
而且說得很開心。
而且會認為,我們是
值得認識、善於傾聽的人。
兩種觀點都非常有道理,
而且很有實際應用成效。
或者,
什麼樣的情境搭配
會讓彼此更親近呢?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
經驗與看法。
相同點、相異點?
依照個性不同,
有的人會這麼用
外向交流導向的人,
兩種都用得很輪轉:
相同點找親和感
相異點讓對方盡情敘說,
他會把我們當知音。
如果是內向人,
要一直說話互動
是非常耗心力的。
對他們最輕鬆的方式,
就是透過
相異點 + 好奇心
讓對方盡情說,
自己在旁獻上關注,
並鼓勵他多說一點。
人們總是喜歡
被尊重、被傾聽……
也另外有這樣的方式:
要快速了解一個人,
透過探詢相異點,
讓他多說些。
想要增進情誼,
相同、相異兩種方式
看個人情境靈活應用吧。
至於情感黏著度
不一定,這麼看吧
相異點,
是對方對我們說,
是他付出較多些,
通常人們對於
自己付出比較多的,
都會比較在意。
相同點,
這就很有趣,
要看有多相同
那些同的點,
他在意嗎?
(XX)
我們都是人類
(?)
我們都是台北人
(有點意思)
我們都是白手起家的
鄉下小孩
(還不錯喔)
NLP的
呼應、鏡像、映現
都是在模仿對方。
而且不只是外表肢體,
還包含了
聲調語彙、表情心情,
甚至是信念價值。
這麼多專屬於
對方的特質、行為
人們透過模仿
在很短時間內,
創造大量的相同點
(而且是他獨有的)
難怪效果讓人驚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