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從未接觸過心理學
也一定在課本裡讀過它。
來聊聊那個最有名的
心理學故事
「巴夫洛夫的狗」,
還有那些大家不知道的事。
巴夫洛夫是俄國人
父親是東正教神父,
母親是神父的女兒。
沒意外的話,
他之後也會是神父。
由於俄國當時
對科學的開放鼓勵氛圍
造就他是醉心於科學
所以後來走向科研之路。
對了,
他認識諾貝爾,
諾老捐了很多錢
讓其成立更好的實驗室。
而且他還在1904年得到了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他得獎的議題,
是研究消化系統。
並在頒獎致詞時提到,
當時正在研究一種
「心理現象」。
對,也就是大家知道的那個
「狗、鈴鐺、流口水」。
1. 狗狗天性看食物會流口水
2. 先讓狗聽鈴聲,再給食物,
狗會流口水。(重複很多次)
3. 只放鈴聲,沒給食物,
狗狗仍會流口水。
大家將其稱為「古典制約」,
是劃時代的科研發現。
「原來生物行為可以
串接到無關事物上的」
這種制約可以被干擾的,
為了展示研究成果
那些狗狗被帶到
外地實驗室。
結果牠們對新環境
太好奇、太興奮,
所以就破功了。
不只鈴聲(聽覺),
也可以是視覺,
巴大後來也培養出
對圓形會流口水
但對橢圓不會流的狗。
關於制約的那些應用:
使用社交媒體,
被留言按讚互動好開心,
繼續用下去。
很多現代成癮行為
就是這樣來的。
不止如此,
想想怎麼教狗狗學握手的,
人也是生物,所以……
小心啊,
想暗地制約我們的傢伙,
可是很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