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同理心啊」
這大概是我們
最常聽到的溝通名言之一。
不少人對於同理心的
認識聚焦於
陪著一起哭、一起笑。
其實,同情心不只這樣
它包含了更大的範圍。
接下來提到的,
可能也包含了
你的那種同理心溫柔。
依據心理學家的分類,
同理心有這幾種:
情感類的,
也就是大家直覺認為的
我們在旁邊陪著
與他一起同情共感。
這種方式,
兩人當下真的都很有fu.,
是最快看到效果的同理。
很多時候,
親友找我們談,
也只是為了得到心情的
共鳴與陪伴,
並不是要馬上解決問題。
而另一種,
則是理性邏輯的同理,
在對方說完自己的情況後。
不少人都會想要給答案
「你可以如此如此做啊」
或者
「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
總之就是求解答。
這也是常被抱怨
「你都不懂我」
可是站在想要
為你解決問題的立場,
這又何嘗不是種體貼。
第三種,
被稱為行動派的同理。
對方聽完之後,
沒有太大的反應,
沒一起哭,也沒給建議。
而是幫忙把事情直接搞定,
想想看了很心動的包包,
第二天就被買來送你了。
或是
感嘆上有老、下有小,
小孩要繳學費手頭很緊時,
第二天朋友就匯了筆錢
讓你應急。
如果身邊真的有這麼
實際行動相挺的人,
真的得好好珍惜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