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播測試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NLP生活家:「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你背後不知道的真相

「如果只看表面,

或者一知半解

反而可能引起

難以衡量的副作用」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你

很大機會有聽過這研究。


因為這在當年還出了

非常熱門的暢銷書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史丹佛棉花糖實驗。


許多人知道的

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

「自制力影響了

人們的未來發展」


我們多聊一些吧~


這實驗的前傳是

心理學家米歇爾在

中美洲千里達共和國

進行社會種族研究時

發現當地小朋友們

對於糖果

有的有延遲享樂傾向

有的則沒有,

因而開啟了他的研究動機。


並在1972年的

史丹佛大學附設幼兒園

進行棉花糖實驗。


不像現在零食種類一堆,

棉花糖在當時對小朋友

是很有誘惑力的東西。


為了避免旁人影響,

在單人測試環境中,

他們只要忍耐15分鐘,

不吃眼前的棉花糖,

就可以拿到第二顆。


有的小朋友忍不住

直接吃掉了第一顆。



有的小朋友忍住了

得到第二顆。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有的用手把眼睛遮起來

假裝看不到棉花糖。


有的開始唱歌分散

自己的注意力。


有的則是趴下來,

準備靠睡覺不想這件事。


有的則是盯著糖

很努力地忍耐著。


你可以想想那場景,

讓人覺得很可愛的畫面。



在後面的三十多年裡

研究團隊追蹤這些孩子們的

大考成績、收入、職業成就。


發現能夠忍耐誘惑

延遲享受的孩子,

在未來的表現,多半較好。


因為他們擁有比較好的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知道自己面對的問題

與本質

(要克服誘惑,才有第二顆)

以及比較強的意志力。



棉花糖實驗

得到的結論是

「自制力 / 延遲享樂

對於人們的

未來發展很重要」


然而,

真的是這樣嗎?


背後是不是還有什麼

當時沒考慮到的因素?


這個背後因素

被其它心理學家發現了。


原來,

自制力只是表象……



瓦特教授跟他的研究夥伴們

重新做了棉花糖研究。


這次人數增加了十倍,

小朋友也變得更多元,

涵蓋各族裔、社會階層。


發現驚人的結論,

小朋友的未來發展與

抵抗棉花糖誘惑沒有關係,

反而與家庭背景有關係。


較為富足家庭的小孩

更能抵抗棉花糖的誘惑

(同時也是他們見得多了)


這裡說的富足,

不只是經濟上的,

同時包含精神上的穩定感。


由於家庭環境的造就

這些小朋友知道

自己未來衣食無憂,

擁有更多資源,對於

外界環境更有自我控制感。



家庭環境無法選擇,

對小孩來說也難以改變。


那有什麼是可以

翻轉人生的呢?


最容易入手的就是教育

知識就是改變的力量。


除了學校教育之外,

自由度最高、最能自主學習

那就是「閱讀」。


自己一直都認為

閱讀是最有效的

富國強民之道。


非常敬佩像林怡辰老師

那樣努力在學校推廣

閱讀及寫作教育的智者。

不只是百年樹人,

更是台灣社會的百年大計。


很喜歡她的

【從讀到寫】一書,

建議找來看看,

會被她熱情及執行力打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