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NLP創始人與催眠,
是這樣相遇的。
兩位創始人拿著
自己的著作「神奇的結構」
向腦科學專家
貝特森Bateson請求指教。
貝老看完之後
被創始人們的
拆解與建模能力驚豔了。
沉默良久,說了一句:
「你們應該認識他」
貝老與現代催眠之父,
米爾頓˙艾瑞克森
Milton Erickson
認識很久了。
當初貝老在峇里島
研究當地人的傳統是
將進入恍惚狀態視為常態。
為了研究這種恍惚狀態,
所以貝老透過他人介紹,
認識了催眠大師艾老,
從此成為麻吉。
貝老希望透過NLP創始人們的
熱情、專長、努力,
也能拆解艾瑞克森的催眠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他能透過千奇百怪的
不同於常規的方式,
將個案催眠。
透過多次向艾老學習,
兩位創始人開始模仿艾老
起初,他們並不知道
艾老到底哪些是有效的。
與其用意識去猜、去拆,
倒不如用潛意識全套模仿。
包含:隱喻說故事、語法、
音調、音速、姿態、…….。
包含艾老
因為小兒麻痺且年紀大,
所需要的特殊支撐狀態。
已經沒了上排牙齒,
發出的模糊聲音。
他們花了十個月時間練習,
有信心可以呈現
艾老的催眠效果了。
某次搭飛機,
有位咳嗽又打噴嚏,
看起來慘兮兮的女生,
幸運地?剛好坐在
兩位創始人中間,
兩創始人透過交談
沙漠乾燥的氣候,
以及它對疾病的功效後,
那女生神奇地復原,
狀態很好地走下飛機。
經過他們著魔地淬練,
發表了
艾老的催眠精華(之一),
就是句型,
也就是大家在NLP學到的
「米爾頓語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