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吃過吃到飽吧
無論是
火鍋、燒肉、Buffet。
在大家發揮食力
埋頭猛吃的時候
服務人員會很勤力地
在旁邊收盤子。
除了整理空間的因素之外,
這還會對我們心理
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接續上篇
「關於做決定,
你會怎麼想?」
今天提到的
大家可以拿來跟自己
對照看看。
能夠因此有所警覺,
那就是最大的收穫。
既然昨天提到了心理學家
特莫斯基教授,
今天就繼續來聊聊他。
他與夥伴康納曼教授
透過心理學打破了
經濟學
「人都是理性決策」的
基本設定。
他們的合作,
康老為主要研究者,
並因此得到2002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
同時康老的一本書,
赫赫有名,被稱此生必讀。
建議直接看原文,
書名「快思慢想」。
請問你一個問題:
「紅茶、咖啡
小明喜歡紅茶」
「咖啡、白開水
小明喜歡咖啡」
那麼,請問:
「紅茶、白開水」
小明比較喜歡哪一個?
A:紅茶
B:白開水
C:不知道
你的猜想是?
A:「成功的人許多都是
射手座?!」
B:「這從哪聽來的?」
A:「有心理學家說,
許多卓越人士,
都具有射手心態」
A:「射手座的人,
才有射手心態啊」
B:「才不是這麼解讀咧」
「覺得自己
完美主義傾向高嗎?」
「完美主義者總對自己
要求很高,其實不一定喔」
「完美主義者,非常在意
別人的眼光,全都如此嗎」
能力範圍內適度完美
是很普遍的心態;
過於追求完美,
影響情緒、干擾日常言行,
衝擊人際,
真的比較開心嗎?
今天,一起更加了解它。
「哇,感覺超有吸引力的」
因為這是哈佛有史以來
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
上課人數高達學生總數的1/4。
天啊,這也太酷了。
他就是
塔爾.班夏哈教授
一生都在研究怎麼讓人
過得更幸福、更快樂。
他的著作被翻譯成
中文的就有三本。
今年已經過完100多天啦,
有的人可能又有了些感嘆。
這次不是
「年初訂下的目標,
有好多都還沒開始」
而是更大的大哉問:
「我是誰?」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你最近發呆
是在什麼時候呢?」
「發呆對你來說,
有什麼樣的意義?」
先釐清一個觀念
發呆與做白日夢
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聽到這觀念時
就覺得非常喜歡。
大家是否曾經想過:
「我如果再自信一點,
那就太好了。」
我們總認為要「先有自信」,
才能去重的事,
例如:
上台報告、公開提出想法、
嘗試新挑戰……
但其實,
在實用心理學觀點,
自信並不是等待出現感覺,
而是一種主動創造的結果。
知名實用心理作家
梅爾˙羅賓斯提到
「自信正在等待你的出現」。
他是一位經過淬煉的
心理學家,
因為他曾去過地獄,
並且活了過來。
他是弗蘭克博士,
人類歷史中惡名昭彰
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
「好像很少人談過這件事」
「它明明就是許多人
每天都會遇到的困擾啊」
「難道,除了那個老方法,
就沒有其它解決之道嗎?」
現代人越來越有
「晚上睡不著,
早上起不來」的症頭。
大家多半聚焦在
怎麼處理失眠,
卻很少人聊
怎麼面對賴床。
因為要上班、上課,
最後一定得起床的。
所以不是起不起得來,
而是減少賴床的痛苦掙扎。
今天來聊聊
浪漫、有趣又刺激的
心理現象,
可能不少人都聽過它
讓人不自覺
產生粉紅泡泡的吊橋效應!
如果有一門心理學
就像冬天的陽光一樣
討論如何讓人覺得
幸福、愉快,提昇潛力,
那肯定像蜜糖一樣吸引人。
還真的有這樣的學門,
賽里格曼博士提出的
「正向心理學」
就是討論怎麼讓人
變得更幸福,取得更好的
生活品質。
人人都希望內心充滿能量,
如果沒電的時候怎麼辦?
那就設法為自己充電囉。
有個很有意思的字
Empower,
中文被翻譯做「賦能」。
心理實務上
賦能的技術有很多,
大家比較有聽過可能是
NLP的心錨這類方式……
今天不談
各學派無限多的技法,
而直接聊「能量來源」。
給人獎勵一定可以
帶來更好的驅動力?
事實上,那可不一定,
特別是對小朋友,
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列波爾教授
曾在史丹佛大學做了
這樣的研究……
【原子習慣】這本書
主軸在於四大原則
其中最容易入手的
就是第一項
「讓提示顯而易見」。
從簡單的桌面便利貼
到我一直很推薦的
願望板。
「眼睛是靈魂之窗」
許多人都認同這句話,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
我們能從眼睛看到什麼呢?
感覺敏銳的人
可從眼睛解讀對方的
喜怒哀樂。
與人對話時,
他們是否有自信,
也可透過眼神持續接觸
觀察得出來。
今天來聊一聊
心理學的番茄,
但不是近年熱門的
效率工具「番茄工作法」,
而是很久之前的心理研究。
先問一個問題:
「你分得清楚,
腦海想像與實際看到,
這兩件事嗎?」
就算從未接觸過心理學
也一定在課本裡讀過它。
來聊聊那個最有名的
心理學故事
「巴夫洛夫的狗」,
還有那些大家不知道的事。
「做人要有同理心啊」
這大概是我們
最常聽到的溝通名言之一。
不少人對於同理心的
認識聚焦於
陪著一起哭、一起笑。
其實,同情心不只這樣
它包含了更大的範圍。
接下來提到的,
可能也包含了
你的那種同理心溫柔。
NLP有所謂四大基石
也就是人們在
學習、使用NLP的時候,
必會放在心上的核心觀點。
就像汽車的四顆輪子,
有了這四個支柱,
NLP才能玩得輪轉。
其中一項,就叫做
「敏銳的感官」。
有人把它叫做
心理爬樓梯的技巧。
很多專業心理師都會
用這方法協助個案。
甚至,
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
就有用過它,
只是過程未必那麼完整。
它主要是為了讓人們脫離
恐懼、焦慮情緒的方法。
它的名字叫做
「系統減敏感法」。
有的人可能對特定情境
會感到恐懼焦慮,
像是:
怕高、怕狗、怕上台、
怕人際社交、……
日常生活裡,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邏輯:
「害怕OO啊,
那就一點一點慢慢來,
從最不怕的開始,
逐漸加深接觸的程度,
最後就習慣啦」
的確就是這個邏輯!
「大家都以為提升動力,
要許多繁複心緒調整」
「只要簡單的提問,
就能有效提升動力」
「真的假的,這麼神奇?」
「與其用神奇來形容,
我更願意用『實用』
這兩個字來描述它」
而且心理學家做過研究的……
想要更好地
養成習慣
克服拖延
達成目標
有兩個關卡要過:
第一,是開始。
第二,則是持續。
我們可以透過某些
容易上手的方法,
讓自己更好通過這些階段。
「什麼,它居然對
專注力有正面幫助」
「太意外了,
完全沒想過啊」
想要維持專注力,
有個東西我們可以
放在書桌上。
之前跟家族親友
討論與其相關的重大決定。
在許多無法預期的時候
難免遇到既緊急、又重大的
生死交關大事。
我們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
做出可能影響後半生的
重大決定。
在討論過程中,
難免遇到舉棋不定
猶豫難以抉擇的情況。
略有感想,跟大家分享……
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人們上台演講報告之前,
都難免會覺得緊張。
這時候你會對自己說:
A:我上台時會變得平靜
B:我上台時會覺得興奮
如果是您,會選擇
A或者B?
心理學家做過類似的研究……
「這絕對是
每個人都要懂
的生活化心理知識」
「無論是否喜歡、
是否有意使用它,
你都得知道,
它真的存在!」
哈佛心理學家蘭格教授
做了這樣的實驗。
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
大家是否想過它?
「跟人第一次聊天
想打好關係、建立親和感,
大家覺得怎麼做,
效果會更好?」
A:找出彼此的共同點,
並且不斷強調它。
B:找出彼此的相異點,
然後好奇發問。
「很多影集、動漫裡
只要某人的BGM響起,
沒人能在這情境裡打敗他」
這時配角會在旁邊
心裡默默哀怨murmur:
「抗議,為什麼他有BGM
而我沒有~」
(沒人可以在喬峰的BGM裡打敗他)
許多人都有相同體會
準備考試在心態上
就像孤獨的苦行僧。
但我們可以透過
一些方法,
讓它在過程中,
不是那麼苦。
假期之後,
就要重新出發了。
「好不想上班啊」
「真不想拿起課本啊」
「希望一直放假下去啊」
大家有這些想法,
其實超級正常的。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
讓自己更快回魂就定位。
假期進入收心階段,
我們可以
好好讓自己回味一番,
就像熬雞湯一樣,
濃縮其中的精華好滋味。
不妨問問自己
下列這些問題:
過年的時候
有件事小孩很開心,
大人不見得那麼開心。
這事就是紅包壓歲錢,
除了金錢意義之外,
更代表長輩對晚輩的
祝福與關懷。
「這簡單的方法
可以讓我們過年生活
更順心、更愉快些」
「只要有比較大的情緒
都可應用它」
「無論正向、負向情境
都很好用,
祝福大家遇到的都是
正向情境」
它是這樣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
上場之後表現好」
無論那個場是什麼,
職場、情場、運動場、
人際互動場、……
任何我們有接觸、未嘗試的
各種場域都涵蓋在內。
自己是不怎麼吃甜食的人,
但我也很愛巧克力。
吃巧克力可讓人心情變好,
同時也能讓人產生積極力,
讓人做事更有動機企圖心。
今天聊的是關於巧克力的
心理學實驗。
這又是個好康的實驗
讓受試者吃巧克力。
關於養成習慣這事,
很多人都有個想法
叫做「日記」。
日記的種類有很多:
除了
學生、當兵時被要求
記錄生活的日常日記。
還有很多人倡導的
感恩日記,
讓我們的心境更
樂觀與懂得珍惜,
並且對自己感到滿意。
做金融交易的
也有交易日誌,
透過它檢討
當天交易的策略、反應,
精進自我功力。
還有另一種,
我覺得很有意義的……
「大家都愛糖果!」
我想,這句話說出來,
應該幾乎所有人都贊成。
前幾天談心理學果醬實驗,
關於選擇數量的議題。
今天要聊的是心理學的
糖果實驗。
而且還有許多人可能沒想過的
研究結果。
而且非常實用!
無論你是否在意,
但肯定都避無可避。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常常遇到
被打斷的情況。
稍微分類一下,
其實中斷後有兩種情境:
「如果你家 / 親屬有小孩,
希望今天聊的有幫助」
因為這是專門給父母
讓孩子們建立自尊的
建議方向。
聊一個關於
提案、建議、選項的
心理學研究。
想知道怎麼提
會被人認為更有貢獻呢?
心理學家做了這實驗......
大家最近有去賣場採買嗎?
有個心理學研究是這樣的
研究員在超市問顧客
「你肚子餓嗎?」
年初看到這則
覺得很感動的新聞,
是關於馬拉松的。
多索恩在2024年
跑了366場馬拉松,
平均一天一場,
而且是超越全馬
每場42.5公里。
大家猜猜看
哪種感覺會感覺更幸福?
A:當下經歷愉快的旅行
B:回想克服了艱困挑戰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A是「當下經驗」
B是「重複回想」